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铁集团)全面践行“先行示范”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为目标,确立了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三铁合一”的产业布局和轨道建设、轨道运营、站城开发、资源经营“四位一体”的核心价值链,着力构建开放、创新、共融的“轨道 +”生态圈。
2006 年,深圳提出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四个难以为继”,首个就是土地、空间难以为继,向空间要土地,是深圳解决土地资源短缺和空间发展格局受限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城市内部传统的城市地面交通方式已无法满足城市功能空间发展的需求,传统轨道交通枢纽的巨型体量对城市生活及城市空间的割裂性影响也日益明显,如何实现枢纽资源利用的最优与效率的最大化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和难点。
深铁集团积极探索城际铁路 TOD 模式,综合开发利用枢纽地上地下空间资源,拓宽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城市更新和带动沿线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前海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属于超大型的“轨道 + 上盖综合体”,是深铁集团通过对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践行 TOD“产城融合”模式高效利用城市空间开发的典型项目之一。除交通功能外,前海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上盖物业包括九栋超高层建筑和地面裙房,容纳办公、酒店、公寓、大型商业中心及地下商业等多种业态,在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根据相关规定,地铁线路周边要预留一定面积的安全保护区,在这个面积内不允许有任何建筑,这将致使前海自贸区的地铁建设中将有三分之一的土地空间被浪费。深铁集团探索“跨地铁运营隧道地下空间利用成套技术”,能够有效隔断震动对上层建筑带来的影响,成功解决了地铁安全保护区空间资源利用的重大技术难题,为前海释放了将近 24 万平方米的土地面积,为土地资源稀缺的深圳找到修建地铁的“最优解”。
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将枢纽与物业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地面空间释放并还给城市,突破了传统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的割裂。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内地下步行空间可直接与上盖物业的大堂连通,并向东、南、西延伸,与周边地块及听海大道地下商业街连接,地上二层通过物业的裙楼和连廊也分别可与项目周边地块连接,能够实现与周边快速、便捷的人行联系。前海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外围主、次干路及地下道路组织进出交通,物业交通通过内部支路解决进出交通,二者相对分离,实现枢纽与上盖物业车辆的有效集散。
前海综合交通枢纽是深圳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要求中的重大枢纽工程之一,由地下 5 条轨道线路(地铁 1、5、11 号线,穗莞深城际线及港深西部快线)、深港过境口岸及公交、出租、旅游巴士等交通接驳场站共同构成,可联通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珠三角,有力推动深圳市可持续性发展。
“跨地铁运营隧道地下空间利用成套技术”有力解决了地铁安全保护区空间资源利用的技术难题,这项技术直接释放了 24 万平方米的土地面积,市场价值超过 100 亿元。枢纽及上盖物业总用地面积约 20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215.9 万平方米,其中上盖物业计容面积 127.8 万平方米,枢纽及上盖物业地下面积 88.1 万平方米,形成功能互补、配套和供需均衡的城市生态链,实现用地的高度复合集约利用。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而地铁建设是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造血”机器,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利用自身公共性和窗口示范性的特点,最大化利用空间和资源,深入推进交通、物流、信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深铁集团全力打造“站城一体”国际枢纽标杆,形成扎根前海,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的集约型、立体化的 24 小时活力社区,加速深圳形成 1 小时乃至半小时都市经济圈,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而赋能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助力深圳打造“交通强国”城市范例。
(文 / 张穗雅)